春节期间,遇到一个哥们向我诉苦。自己负责的市场是礼品市场,年销售额是全公司的第一名。但感觉在公司受不到应有的尊重。由于礼品市场有一定的时间限止,所以只要动销略慢,就会受到公司的各种白眼。其它公司做个简单的活动,出个几百箱的货,自己负责的区域就要学习,不然就感觉自己犯了什么错似的。
但把这些促销活动拿到自己的市场上,根本就不适合,即出不来销量又给正常的节奏带来压力。导致下面的员工天怒人怨。
其实这哥们遇到的销售情况,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我们现在传统快消人都有的问题——你取得了再好的成绩,但是在互联网浪潮来临的时候,你没有改变思路,你就是老古董,就是落后,就是要死的。
一堆专家站出来说你这不对那不对,但这些专家呢?又有几个真正的做过上亿的市场,甚至连千万的市场怎么管理都没自己操作过。当然,专家们说,我评价制冷系统好不好,也不必要自己会制冷。比喻是这样比喻没错,但快消品市场拼的更多是实际的执行。
追风口的快消
这几年快消品市场整体不景气,于是行业的大佬们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这么难。如何做一头风口上的猪。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期,互联网一天一个变化,快消企业觉得自己再不疯狂就要被淘汰了。
所以企业都开始要追逐互联网思维,要给自己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我不是反对互联网思维,但企业不要因为追风口,而把自己原来的本事都丢掉。
我们看看这几年传统行业做出的转变。一直很努力,但一直却在跑偏着……
互联网思维流行社群文化,流行互动文化。海尔是在社群文化做的相当不错的企业了。2014年海尔征集《海尔兄弟》形象创意,掀起了全体网民的创作热情,海尔仿佛一夜年轻了许多。其后,海尔又成立了40万蓝V教头,在微博上呼风唤雨,掀起一波波浪潮。
然而这样的创意之举并没有为海尔的销售起到任何帮助。人们心心念的是董明珠和雷军的打赌。遥想当年,张瑞敏的管理体系、砸冰箱、为西藏消费者洗土豆,出大号的洗衣机,那些传奇故事都已经远去了,我们再看不到海尔的经营管理上的创新,看到的是一个衰老的巨头靠着所谓的微博互动、形象征集等活动来刷下存在感。
海尔更多不应该是做好自己的智能化、科技感、提高自己的质量、提升自己的服务等等,做好产品讲好故事,这才是海尔应该做的吧。企业的营销是靠大智慧而非小手段。
与海尔同样命运的是南孚电池。在互联网捧出一个个营销大师后,南孚花重金请了李叫兽为自己的彩装糖果做创意,结果李叫兽说自己的创意是为了南孚好,不必理会什么糖果装。在杜蕾斯文案掀起互联网一波又一波的话题后。南孚特意找了从“环时互动”出来的团队,为自己的文案提供创意。一个月的费用18万。可是谁能告诉我南孚有什么文案什么创意活动让大家记住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