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丨金丝猴与好时“离婚”,大圣归来!
来源: | 作者:纳食 | 发布时间: 2018-07-26 | 1161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8年7月20日,上海金丝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名单,已经由Hershey Netherlands B.V.和好时(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赵氏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沪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同时,企业类型从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变更为其他股份有限公司。另外,董事会的名单大换血,其中张剑峰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


企业股权变更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股东之一的“上海赵氏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其法定代表正是金丝猴的创始人赵启三,这多少有些令人意外。



从事件北京来看,2014年,好时宣布斥资35亿元将上海金丝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收入麾下。据悉,上海金丝猴食品下辖周口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咸阳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沈阳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等5个核心企业及北京、郑州、漳州、周口等10多个合作型企业,在全国各地设有7个销售分公司和130多个办事处,峰顶销售额能达到15亿元。企业内部人士对食品商透露,当年卖了35亿的金丝猴,如今又被低价买回,回购价大约是6亿元人民币。


除了好时与金丝猴的联姻,我们盘点了很多外嫁豪门的国产品牌,他们目前都过的怎么样呢?



天府可乐事件:1994年,天府可乐与百事可乐合资合作,百事占合资公司60%的股权。

 

收购前:天府可乐曾被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定为国宴饮料,下属灌装厂达到108个,在中国可乐市场占有率达到75%。



如今境况:市面上天府可乐产品逐年减少,四年内市场份额从75%暴跌至1%,天府可乐名存实亡。2010年后,天府可乐先后追回配方、工艺和商标等,并于2016年1月宣布正式复出,但在复出的两年里,天府可乐市场业绩并不理想,两年累计亏损3000万。2018年7月2日,天府可乐实行混合制改革,意欲借助民营资本再次一搏!



太太乐事件:1999年,雀巢和太太乐在瑞士签署协议,雀巢收购后者80%的股权。

 

收购前:1995年太太乐鸡精产销实现3000吨大关,1997年度市场占有率第一名。


如今境况:中国企业、品牌在外资收购后,常常会出现发展不顺,甚至被冷藏、退出市场,近年来屡见不鲜,太太乐是中国品牌与跨国巨头合作比较成功的案例之一。

 

太太乐与雀巢从1999年开始建立合作关系,能够发展到今天的产业规模和品牌效应,并且在复合调味料市场推动一场更新换代的革命,雀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太太乐的企业文化中倡导“五个有利于”,其中一个是对股东有利,雀巢在太太乐的投资回报,15年间达到了惊人的23倍,这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乐百氏事件:2000年,达能收购乐百氏92%的股份,成为公司真正的控制者。

 

收购前:以保健品、乳制品、饮料为发展方向,乐百氏先后推出了乐百氏奶、AD钙奶、健康快车AD钙+双歧因子奶饮料、甜牛奶、朱古力奶、乐百氏纯净水、矿泉水、乐百氏柠檬茶、乌龙茶、果冻布丁等多个系列产品,其中“乐百氏”奶连续六年(1993-1998)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乐百氏纯净水自1997年推出后连续两年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二。


如今境况:中外经营理念差异的碰撞使乐百氏发生了很大的动荡。仅仅1年后,以何伯权为首的五元老(何柏权、杨杰强、王广、李宝磊、彭艳芬)即先后出局,更出现了大面积的裁员。同时,乐百氏产品线大幅缩水,很多品类萎缩消亡,2013年宣布只保留饮用水业务。



银鹭事件:2011年,银鹭、雀巢通过合资改组原银鹭食品集团公司,改组后拥有新股东成分的银鹭食品集团公司,雀巢方持股60%、银鹭方持股40%。

 

合资前:中国知名品牌银鹭是一家福建民营企业,主要产品包括花生牛奶复合蛋白饮料以及八宝粥,2010年的销售额为54.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54%,在大陆饮料业位居前五,罐头行业跻身三甲。

 

如今境况:双方计划共同投入25亿元资本金,加快银鹭各生产基地产能扩张与国内生产基地建设布局。但事实上,银鹭在营销上的自主性被削弱了。雀巢除了将其IT系统、供应链对接过来,还统一按照雀巢的生产流程、质量标准进行管理,并派驻品牌管理人员,品牌投入费用也遵从雀巢标准。。从2015年开始,银鹭的业绩就开始下沉,被视为AOA地区需要修补的一个重要业务。不过,2017年,银鹭带动中国所在市场实现4年以来最好的增长,业绩终呈复苏状态。



徐福记事件:2011年,雀巢宣布以17亿美元(约111亿人民币)收购徐福记60%的股权。

 

收购前:经过近20年的经营,徐福记成为中国最大的糖果糕点企业之一,产品涵盖糖果、巧克力、沙琪玛、糕饼点心等产品。2010年,徐福记销售额为43.1亿元人民币,税后净利6.0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1%。此外,徐福记拥有遍布全国的129家直营销售分公司和下探到三四线城市的强大分销能力。

 

收购后:2013年,徐福记营收超过60亿;2014年,徐福记在糖果类市场中占比6.8%,位列第一,从1998年起连续17年销售额与占有率居于市场首位。而对于徐福记2015年的表现,雀巢在财报中的描述为“在非常困难的经济环境中达成了稳健的表现”。在2014年新年糖销售触底之后,2015年已有所反弹,在整个行业3%增长额的形势下,徐福记的增长表现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销售分公司也增加到了138个。



中绿粗粮王事件:2015年4月17日,可口可乐计划以4亿美元的现金全资收购厦门粗粮王饮品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

 

收购前:厦门粗粮王是中绿集团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中国粗粮王饮品控股有限公司(hk00904)的子公司,拥有其在中国的饮料生产和销售业务,“中绿粗粮王”作为饮料业务的支柱性板块,贡献了中绿粗粮王总收入的78.9%,他是中国饮料市场正在成长的一个品类。

 

在中国,90%以上的合资企业都在闹“离婚”,8%已经独资,真正合资成功的只有2%。尽管如此,合资企业依旧是中国食品企业成长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先进的理念。改革开放后,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企业仅有30 多年的发展时间,企业家队伍成长也仅有30 多年,二者都比较年轻。中外合作,成功与否都是正常的,在合作中收获的经验才是最宝贵的。


欢迎留言补充国产品牌外嫁豪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