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即将结束,饮料的旺季过去大半。今年的市场怎么样?每一个经销商也都有了自己的判断,对大企业来说,数据或者有或多或少的增长,没有辜负他们在旺季的大干特干,但是对经销商来说,这个旺季过得并不舒服。
七月份即将结束,饮料的旺季过去大半。今年的市场怎么样?每一个经销商也都有了自己的判断,对大企业来说,数据或者有或多或少的增长,没有辜负他们在旺季的大干特干,但是对经销商来说,这个旺季过得并不舒服。
旺季下货速度越来越慢,连乡村市场都快饱和了
夏季的热销本来是销售最快的时候,过去产品已上架快速卖空,终端一周都要补货好几次。但是近两年来,终端补货的次数越来越少,走到七月下旬,销量已经没什么增长了。仓库里压得货,现在还没有卖出去一半,再不来一波行情,下半年只能不断处理尾货了。
现在的市场经过了十几年的耕耘与竞争,其实已经处于饱和状态。特别在近几年竞争压力的加大,无论经销商还是厂家对各自区域的开发已经到了极致,大多数的乡村市场都已经处于饱和状态。
过去,经销商的竞争大多停留在县区,现在乡镇市场也已经完全覆盖。经销商的群体比十年前膨胀了数倍之多,原来一个县城的只有几个经销商做批发商,现在一个县城的经销商数十个,上百个都是少数。
“下货慢”“促销不行”“不促不销”……这不仅是产品的问题,同样是市场饱和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现象。多重的选择,激烈的竞争,让经销商、厂家不得不开启一场更惨烈的竞争。
越来越狭小的乡村市场,
已经无法经受80%经销商的蹂躏
经销商的群体中,做乡村市场的经销商占到80%。但是,现在乡村市场在不断变得更狭小:
一方面:乡村市场的消费人群在不断流失。80后、90后为首的群体,接受教育之后大多数选在留在城市工作、生活。00后的学生群体大多数也都是在县级、市级市场消费,乡村中大多数以留守的老人和婴幼儿、小学生为主。
另一方面:产品生存空间变得更狭小。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乡村,对品牌的认识更高。原本作为山寨产品、小品牌产品销售后院的乡村市场,而现在更多人选择品牌。而80%乡村经销商本身是无法代理到大品牌的,对产品没有选择,只有小品牌、山寨产品。
除此之外,乡村市场的竞争在近十年在不断变得更激烈。一方面经销商群体的增多,另外一方面新零售也逐渐加入乡村市场的争夺。京东便利店在乡村市场布局,今年阿里收购汇通达大举进军乡镇市场。
现在乡村市场的销量大多数集中在各种传统节日,特别是春节市场,回乡的人群,亲戚之间的礼尚往来。
这狭小的乡村市场,已经无法承受众多经销商的蹂躏。一场淘汰战是无法避免的。
经销商的病急乱投医,将成为进一步加速死亡
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经销商都处于不适应的阶段。而乡村市场本身的限制,将这样的不适应放到更大。本身对市场的了解十分有限,大多数信息来源自厂家,产品大多数都是被厂家“忽悠”代理到的,岁厂家应对手段有限,产品处理渠道有限……乡镇经销商的现象更明显。
相比于省级、市级市场能够与厂家更直接的对话,获得更多政策,了解更多信息;与县级、市级市场能够有更多的渠道,甚至可以通过窜货解决产品过生的问题,乡镇级的经销商没有太多的选择,也更容易病急乱投医。
而这样做的结果,乡村经销商为了销量只能不断的换产品、不断进行没有目的的促销、不断浪费各种资源……甚至更容易被市场的情绪影响,成为无良厂家的炮灰。
当然,还有另外的一个可能。乡镇市场的经销商本身的问题在于产品和竞争,对市场网络还是有一定的把握。而这正是阿里和京东进军乡村市场所需要的,也是未来掌握零售市场所需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对乡镇经销商进行扶持,从而将其发展为自己的配送商、终端中心,将加速他们的发展。
不过,这样的结果下,超过80%的乡镇经销商必定会被淘汰,成为巨头发展的炮灰。追求效率与绩效的他们,只会关注一个经销商的最大利用率,用最少的合作伙伴,淘汰更多的竞争对手。
纳食认为,现在零售市场已经进入一场巨大的变革时代。乡村市场的饱和程度或许只存在于各个地区,并没有全面爆发。但是这必将是全国性问题,未来留给经销商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这一次的警钟,能否警醒将决定经销商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