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2015:蝶变和转型
看娃哈哈的通报,你会发现,任何时候娃哈哈都不会说是外部环境即外因有问题,而是说内因、说主观能动性有问题,即人出现了问题。市场若丧失了战斗力,首先是人出现了问题,是人向困难屈服了。
2015年是豫北近十年来生意做得最累、最差的一年,也是我们最值得反思的一年。在这一年中,经销商和业务员队伍都遇到了困难,遇到了很多自认为无法突破的瓶颈。
就经销商队伍而言,他们放弃了以往赖以生存的渠道压库模式,转向了精耕终端建设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人力、运输能力、仓储等高成本的压力;遇到了高投入、低回报的压力;遇到了改变原有的运输工具的压力(从大车到小车,从一位二批商几千箱货到一个终端几箱货);遇到了被二批商抛弃的压力;也遇到了应该选择继续发展还是小富即安的迷茫徘徊压力。
这些压力的根源在于他们犯了“左倾”冒进主义的错误,具体表象为:继续盲目跟进,封杀二批商,直接搞向终端,导致与二批商的利益相冲突,在市场上成了孤家寡人,以至于往日的光环不在,往日的地位不在,往日的利润不在,往日舒服的日子不在!
这些压力的根源同样来自于自己,经销商和业务员队伍一直沉浸于娃哈哈渠道王者的昨日之梦当中,导致终端形象差、口碑差、品牌差、服务差。而要消除这些压力,必须从以往单兵作战的“牛逼指挥”向主动服务意识形态做细致的工作转型,向一个学习型、成长型团队转型,即向会分工、会协同作战、会计划、会总结的团队转型。
第一,致命硬伤冲窜货。
跟其他的快消品公司一样,娃哈哈同样面临着区域管控的困难。区域管控不了,意味着价格体系混乱,价格体系混乱,意味着渠道参与者收入不可控,那么很快一个区域就废掉了。公司也非常头疼此事,于是在总公司打假办下属的区域督查,再加上分公司又有专属的督查组,直接归属分公司总经理,这样可以查出区域内所有参与者的任何行为。
尤其是2015年,整个快消品行业的冲窜货现象特别严重,我们公司为避免这类现象的发生,规定只要查出属于恶意冲窜货者,一率负连带责任,一次认定,客户经理、区域经理直接开除,省级经理待岗,这种严格的制度在我们公司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其实老板也看到了冲窜货的根源,很多人会说是源于压货式营销,其实不是这样。在我看来,则是因为很多人过于短视,开发了很多成活不了的经销商,或者是业务人员有私心,开发了一些不具备经销商资格的二批商。他们把控不了销售布局,就恶意冲窜货,且与当地销售人员沆瀣一气。对于此类人员,我分公司会直接除名。
第二,新品竞争激烈。
娃哈哈当下的市场布局为八大主销品、四大新品,根据省级市场的不同,新品可以有所更改,但是主销品必须一致。当下的营销已经步入体验营销的鼎盛时期,所有的行业都会将消费者体验做到极致。比如,餐饮行业的海底捞、巴奴;IT行业的苹果、三星。
我们快消品也是如此。2015年,统一的新品让消费者眼前一亮。小茗同学、海之言更加注重消费者体验,譬如他们的消费者场景布局、小型促销拉缸桶布局均是如此。
那么,娃哈哈未来的成败在哪里?其实还在于渠道。大家可能会说,你傻了吧?不傻!当下互联网+非常热,那么互联网中什么最贵?那就是流量。什么是流量?大家可能会说是浏览时产生的大数据。那么配送环节的流量在哪里?其实就来自广大的渠道经销商。从互联网的趋势来看,未来谁整合了渠道,谁就是王者!
蝶变和转型很痛苦,但是不可以避免。面对豫北市场的增长压力,面对经销商的盈利压力,面对客户经理、区域经理的收入增长压力,所有的娃哈哈人都很痛苦,但痛苦有用吗?事实上,痛苦无法改变现实。我们只能接受现实,面对现实,因为我们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更好地活着。
娃哈哈的网络渠道可以说是中国最棒的,豫北市场又是娃哈哈渠道构建中的翘楚,那我们还需要市场布局吗?
当然需要,而且迫切需要。举例来说,我们2013年主推的DHA和启力产品为何在市场上迟迟不见销量?去市场跟大伙儿聊天,他们认为原因基本上是两方面:一是老板(公司)的推广思路有问题;二是区域间、市场间窜货的影响。那是不是就真的无路可走了?未必,只要不怕麻烦,认真细做,还是有出路的。
在这里就以一个市场实例对大家的疑惑进行解答。郑州市场一名新进的业务人员负责北区启力产品的销售,他一个人的销量是整个区域里所有销量的总和。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因为这位小伙子善于动脑子。首先他把自己区域里能销售启力的可销点位全部覆盖,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这并不能形成很大的销量,毕竟他只负责三个都市村庄的片区;接下来他就找其他厂家的业务员一起吃饭聊天,看看对手是如何做的,他找到农夫山泉的业务员,发现人家的军队、劳教所都可以供货,于是乎,这位小伙子经过努力,使启力也成功地进入军队和劳教所了,而且销量还比较稳定!
这个例子是市场很小的一个缩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推广新产品,提升终端商店的销量,第一步就是要找对人,做对事,必须找到能卖的经销商,而不是仅仅依赖现有的客户和现有的渠道。如果布局出了问题,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大家一定会经历。
(因篇幅所限,本节内容未完全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