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假日促销,揭露商超与便利店差距,难怪便利店老板总说销量上不去?
来源: | 作者:纳食 | 发布时间: 2017-09-26 | 239 次浏览 | 分享到:

总在说便利店与商超的差距在哪里?会说一些陈列,商品种类,利润等各个方面。但是说出来后,感觉并没有任何的用处,所处的位置和定位,决定了这些因素的不同。但是,在国庆来临的这一场促销之中,突然发现,两者实质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走访大润发,永辉等多家大商超,你会发现,他们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

 

还没有进入,就已经被节日的气息所包围。红色充满节日气息的布置,各种节日氛围的布局,已经让每一个消费者蠢蠢欲动。

进入商场内部,各种醒目的红色,黄色促销表示,簇拥的人群,瞬间感觉自己完全进入了购物模式。耳边的音乐,还有吵杂的声音,特别一些中老年人大兜小兜的购买,购物的欲望完全被释放开来。

 月饼一条街,酒水一条街……各种节假日的礼品,各种品类产品的促销汇聚,价格的对比更加强烈,节日购物的需求瞬间被放大。总在提醒你,这些都是你过节需要的,再加上各种堆头,大品牌的汇聚,销量自然没有任何问题。

相比于各大商超早早开始的促销,大多数的便利店,小超市……可以说没有任何的变化,仿佛节日和他们没有任何的关系。

比起商超每年各个节日应景的节日促销之外,便利店常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对现在的消费者来说,节假日是一个消费的高峰,而刺激消费者消费的除了一些优惠活动之外,更多的是消费场景的营造。

 

节假日的气氛,唤醒消费者假日礼品,生活用品,各种需求。而促销手段,则更快速的吸引消费者的消费与购买欲望。再配合场景的营造与消费者的火爆带动犹豫消费者的购买……整个链条之下,所呈现的就是商场不断上涨的销量。

 

身边便利店的消失,就是这样一个链条的缺失。上有商超压迫,无法吸引消费者,下有社区便利店疯狂增长,失去本身最大竞争“便利性”。常规便利店的没落,从简单的一个节日的促销完全显露。而便利店的进一步增长,那么就是在便利与吸引力,粘着性寻找一个平衡点。而这也是现在天猫,京东布局的便利店在一点点融入,改变的。

 

每一个种商业模式的存在,都是在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场合的需求。便利店,商超,社区店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而想要更好的发展,就要经营者找到自己独有的竞争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