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又一家超市跑路,经销商损失过百万!赊销的美梦该醒了!!
来源: | 作者:纳食 | 发布时间: 2018-06-20 | 822 次浏览 | 分享到:

自2013年以来,实体店倒闭潮不断加剧,2016年新一佳超市破产,让数百位经销商损失惨重,最大损失超过千万。在近两年,商超倒闭、跑路更是屡见不鲜,经销商是最大的受害者。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赊销!!


从赊账到赊销,市场主权易主

说到赊销一定要提到赊账,赊账的问题在经销商之中由来已久。最初的时候,赊账在于解决比较亲密的合作客户的短期资金问题,能够形成长期的合作。在赊账开始的阶段,经销商处于市场的把控阶段,把握产品和市场渠道占据主动权。

而赊销则是赊账的更进一步,随着市场发展,销量增长的缓慢和市场大量新品的涌现。特别近两年整体市场的下滑,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少经销商的模式开始转变成为赊销。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是经销商为了销量,主动将产品赊给终端,获取终端的占有,从而以终端数量增长换取市场增长。在这个过程的演化中,经销商已经失去了市场的主权,终端占据主动权。市场从对产品的争夺到对终端的争夺转变。

这样的状况是在中小型终端之中,而对大型商超,经销商一直处于弱势的地位,产品大多数有较长的账期,还存在任务,费用等,与赊销基本没有差别。都是先卖货,后收钱。


市场的竞争和恶化,让经销商把赊销当做是救命稻草。


赊销“美梦”逐渐破裂

任何新的形势在前期都有一定的效果,赊销的前期,经销商依靠这样的模式快速占据终端,快速占据市场,获得了一定销量上的上升,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但是,“好”的手段总是在短时间之内就被模仿,越来越多的经销商争相学习,经销商的竞争再次恶化。

这一次竞争的恶化,远比其他的威胁要大得多。1、经销商失去了对市场的主动权,赊销爆发之后不仅是资金的问题更多是大量的临期产品、过期产品问题。终端对此往往不负任何的责任,在产品即将到期的时候,说一句“卖不掉,你拉走吧”就和他们无关了。

2、赊销本身并不是终端追求的产品,大多数终端并没有太多的激情,和他们本身的利益联系并不是很大,远没有达到让他们精心的运营的地步。大多数终端在终端的配合度不够,甚至感觉产品本身就卖不掉,不够好,才会采用这样的模式,造成产品长期滞销。


3、经销商竞争恶化,底线越来越低。总是沉浸在产品铺出去就是卖出去了,大量的压货,铺货,实则只是把仓库转到了终端。激烈的竞争下,产品利润在不断被压榨,甚至最后产品赚不到,依靠厂家的政策赚取利润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