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资不抵债的肉联厂,在他手里经过34年的折腾和改革,不仅把债务换完了还实现了质的飞跃,2017年,双汇发展实现营业收入约为504.47亿元,双汇也成为吧 了唯一一家肉类股于1998年上市!让双汇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从始至终一直靠他一个人——万隆。从1984到2018,万隆从未离开双汇,34年的奋斗,这位年近80的老人是如何走过来的?
苦命孩子,翻身当厂长
出生于1940年的万隆,家境贫寒,20岁时为了减轻加重负担去当兵了,从部队退伍后来到了漯河肉联厂(即双汇集团的前身),刚进厂里从办事员做起,一路走来勤奋、任劳任怨、眼里有活,得到领导的忠实,慢慢的做到了主任、副厂长。
1984年7月23日,漯河肉联厂历史上第一次民主选举厂长,这也让万隆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机。凭借800超高人气的票选万隆当上了厂长。
这个厂长不好当!
当了领导,但是漯河肉联厂这个官不好当,因为但是的漯河肉联厂,在全省10大肉联厂中排名第9,经常停工待料,一年干不了三个月活,有400万元资产,却身负500万元债务。所有的家底变卖了都不够还债的。
火上浇油的是,当年国家取消生猪统购统销政策,肉联厂只能自己想办法,面对这个资不抵债的厂,万隆没有推辞,而是勇敢挑下了这个担子。想要改变现状,万隆开启了“新官上任三把火”模式,第一把火烧得可真不小,把所有原来的副厂长都换了。
不过,他并非有勇无谋,当时市里派来几个干部锻炼,万隆说谁来都欢迎,无论是谁,都要先下车间、做调度,干好了,才能晋级车间主任、副厂长。干部本以为是镀镀金,走个过场,没想到万隆假戏真做。
就这样,万隆当年年底,使肉联厂实现了扭亏为盈,不但填平了500多万元的历史亏损,还上报了8000多元的利润。
双汇诞生
1991年苏联解体,导致国内猪肉销售困难,万隆的肉联厂也失去苏联这个大客户,万隆焦虑不已,想起当年在去莫斯科的火车上,看见对面旅客吃火腿肠。对于国内的人来说这还是个新鲜玩意儿,万隆立马决定上马“火腿肠”项目。
该项目投资高达1600万,等于押上几年来的身家。当时万隆决定主打以火腿肠为代表的高温肉制品,使用从日本、德国、瑞士、丹麦、奥地利买来的世界一流的自动化设备,并把质检员的权力提高到了厂长之上。
终于在1995年国庆,万隆推出“双汇王中王”高档产品,以土猪冷鲜肉为原料,通过中温杀菌保留猪肉本身的香味,最为关键的是90%以上都是猪肉,“咬一口就能看到大块瘦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