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牛没了,奶价涨了?!
来源: | 作者:纳食 | 发布时间: 2018-09-19 | 1688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奶价上涨的消息不胫而走,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奶价已呈上涨趋势。

据报告显示:上海基础奶价为3.73元/kg,到手价4.75-5.00元/kg,河北第三季度生鲜乳收购指导价格为3.50-3.80元/kg,8月份比7月份提升0.10-0.3元/kg。


9月,奶价上涨趋势仍在持续,河南某牧场老板反映目前奶价达到3.6元/kg,但是加上运输成本和饲养成本,获利仍微。据知情人士透露天津目前奶价达到3.6-3.75元/kg,部分地区有抢奶的迹象。


7月,奶价还在低谷中波澜不惊,8月,奶价却如潮涨,9月,奶价风起云涌,下半年奶农心有期待却又小心翼翼。


大老李退出养牛了!

7月,养牛人的朋友圈被一则文章刷屏:“大老李退出养牛了!”


内容大概如下:今天,大老李苦苦无奈宣布退出养牛了,所有的泌乳牛都卖了,牛舍空空如也,只剩下风扇在风中咕噜一转,沙子卧床似乎还在等待着牛儿回来躺卧,那一刻定格在牛人的心中——曾经,大老李(李进友)和小老李(李学军)两代人是业界的私人家庭牧场的代表和骄傲,小老李说环保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根本原因还是“奶农没有话语权”。


文章一出,瞬间被行业内疯传。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此次奶涨价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奶源出现了短缺,奶源短缺的现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背后存在着很多让人无奈的推手。首先是环保问题。环保风暴席卷,给牧场带来一定的影响。2018年以来,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有超过10%的规模化牧场,因环保问题和资金链断裂而关闭,而南方牧场关停情况更为严重。环保政策旨在绿色发展,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同时并生。但现实往往瘦骨嶙峋,环保政策的具体实行像一把利斧,手起刀落,护卫了环境,却也砍掉了奶牛养殖场的养殖之念。规模化养殖废弃物处理不谨慎,可能会带来大面积养殖污染。但大环境条件的限制也定义了奶牛养殖者的辛苦和力不从心。

其一,养殖补贴对很多养殖者来说是只闻其声,不见其踪,养殖补贴对养殖场的圈舍、规模都有一定的要求,养殖者并不能从中完全受益。其二,国家的政策是为了规范养殖业,但在具体实施阶段,一些中小规模的养殖者还未能充分认识粪污处理技术,于他们来说,缺少一个认知的过程。其三,由于配套土地的缺失,并不能完全消纳粪污,这对环保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奶牛养殖者在环保这场战斗中茕茕孑立,面对高成本的重压,关停都成了头破血流式的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