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怎么做的?
来源: | 作者:纳食 | 发布时间: 2017-11-17 | 405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怪物饮料公布财报,公告显示公司2017财年第三财季净利润为2.1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4%;营业收入为9.09亿美元,同比上涨15.42%。

 

怪物饮料公司,原名为汉森天然公司,在美国特拉华州注册成立于1990年4月25日。中国消费者可能对怪物饮料公司不熟悉,但是,提到该公司的魔爪(Monster Energy的中国版),很多人并不陌生。黑色细长的金属罐,搭配绿色的魔爪造型,在年轻人群中非常受欢迎。2016年8月底,魔爪(Monster Energy的中国版)正式在北京等地区亮相,被视为红牛在中国的劲敌。

 

为什么魔爪(Monster Energy)会被视为红牛最大的人“敌人”?且听纳食君分解:


比红牛晚入场的怪兽饮料

 

成功逆袭拿下市场第一

   

汉森饮料1997年在美国推出自己品牌的能量饮料。这一年,也是红牛进入美国市场时间。遗憾的是,红牛在美国市场成功了,汉森品牌能量饮料却以失败而告终。

 

2002年,汉森公司又推出怪物饮料,再次进入功能饮料市场。彼时,红牛在美国功能饮料市场几乎处于独占性地位。怪物饮料另辟蹊径,无论是名字、配方(口味、功效)、还是外包装、营销等都和红牛不同。

 

在Monster成功的品牌输出过程中,魔爪Logo是重要的一环。魔爪的形象与品牌名Monster保持一致,巧妙地设计了三道爪印,保留了悬念,营造出强悍、危险却又神秘,充满诱惑的感觉。与之相比,红牛‘两个公牛和一个太阳’这样的组合对于一个小小的能量饮料罐子来说过于复杂……Monster做了一个很好的视觉选择,M形的爪印简洁有效地传递了‘力量’与‘危险’的信息。结果,消费者记住了Monster。

同时,作为后起之秀,“怪物”时时强调自己与“红牛”的不同:红牛的招牌广告词是:“红牛给你力量”,偏向于饮料“功能”诉求;而“怪物”则强调“释放野性”、“向平凡宣战”,将产品和年轻人渴望“实现超越”的愿望结合,把产品提高到“情感”的层次。

 

此外,产品创新方面,怪物饮料完胜红牛。异常丰富的怪物饮料品类,成为不断吸引各种群体成为消费者的又一关键因素。

可以说凭借着这一款怪物饮料,让汉森公司成功从2002年到2007年收入扶摇直上,从9000万美元增长到9亿美元,公司净利润从300万美元增长至1.5亿美元。

 

2010年,怪物饮料在美国的销售市占率超过红牛,成为美国市场市占率第一的能量饮料品牌。在2014年,怪物饮料的销售金额市占率超过红牛,成为美国能量饮料市场按金额计算的市占率第一的品牌,2015 年与可口可乐整合后,公司市场份额达 52.8%。

选准时机

红牛最大对手也看好中国市场

   

美国功能饮料市场强劲的表现,巨头可口可乐也非常看好,但是可口可乐种种努力并没有取得能量饮料市场的成功,在全球主要的市场中,可口可乐能量饮料品牌的市场表现一般。

 

于是在2014年,可口可乐以21.5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 Monster 16.7%的股权,可口可乐变为了Monster首选的全球分销渠道。借助可口可乐这个发行渠道,Monster与竞争对手红牛相抗衡。2015 年与可口可乐整合后,市场份额达 52.8%。

2016年,中国红牛商标授权到期,续签消息一直没得到红牛方面的确认。一时间各种消息把红牛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各方都看好中国功能饮料市场,怪物饮料也筹划进入中国市场。 

 

然而,怪物饮料进入中国市场并非一帆风顺。2014年,一家来自上海的公司在国内市场推出了“怪兽”品牌能量饮料产品,且注册了该商标,这无疑成为美国怪物饮料公司最特殊的对手。Monster Energy的中国版,最终定名为“魔爪”。可以说进入中国后,不仅要面对红牛、乐虎等劲敌,还要操心如何避免让“名字相同、长相相似”的中国版怪兽饮料抢了客人。

不过,凭借着可口可乐的强大渠道系统和怪物饮料的国际化背景,专业的营销手段,未来“魔爪”依然可能是红牛劲敌。

 

毕竟,据消费日报报道,在一些地区相比红牛,“魔爪”饮料罐身黑色衬底、带有荧光绿色抓痕,形象强悍又神秘,在饮料货架上特别醒目。因此更加受到00后喜欢。现在,谁抓住年轻消费者的心,谁就有可能是下一个行业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