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豆瓣酱不输老干妈
来源: | 作者:纳食 | 发布时间: 2017-11-11 | 117 次浏览 | 分享到:

继国民老干妈调味酱火爆国外后,“四川辣酱”郫县豆瓣在美国爆红,引发美国消费者的“排队潮”。在Ebay上,一小盒四川辣酱的价格曾被炒到数万美元。同时,该辣酱的配方及来源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近日被推上了热搜榜。

“四川辣酱”就是郫县豆瓣加点糖。目前在国外销售最好的是一级豆瓣和红油郫县豆瓣,约占总出口的80%。据了解,成都多家郫县豆瓣老字号纷纷拓展海外市场。“鹃城牌”郫县豆瓣出口额每年稳步提升,年均增长15%左右。

 

不过,有中国网友表示,该辣酱绝非国内所想,而是被改良版味同豆瓣酱加点糖。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郫县豆瓣?

郫县豆瓣的主料是辣椒和蚕豆,辣椒来自南美洲,蚕豆来自西域,而发明豆瓣酱的是来自湖广填四川的福建移民陈氏家族。郫县豆瓣的规模化生产,是从公元1803年开始,而郫县豆瓣生产工艺的成熟期,是从1853年彭县人弓靖明来到郫县开设“元丰源酱园”,从而打破了陈氏“益丰和”独家经营郫县豆瓣的局面,两家酱园在郫县豆瓣的生产中绞尽脑汁,寻求技术创新和配料搭配,使郫县豆瓣的生产技艺和口感日臻完美。

郫县豆瓣的制作工艺核心在于“温光水,翻晒露”。前三个字是指自然条件,需要适宜的空气环境,适合的温度照射和青藏高原下来的雪水,从地下层层渗透到了成都平原,这是生产郫县豆瓣的基础。而郫县豆瓣的发酵还有一种自然的菌种,只有在这个地方才是它适宜的发酵环境。而翻晒露,是指白天晒、晚上露,晚上露就是露水和露气,还需要不断的搅拌,一般成熟的郫县豆瓣大概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才会生产出较好品质的产品。

 

曾经有日本人用同样的办法想生产出郫县豆瓣,但是经过多次都没有成功,关键在于环境,这就和贵州茅台离开茅台镇就无法生产出同样品质的酱香酒一样。

郫县豆瓣酱的努力,源于一组数据对比

位于郫县的四川省丹丹调味品有限公司已成立30年,目前年产销郫县豆瓣系列产品5万余吨,到2013年销售额已经达到3.4亿元。然而,成立不到20年的贵州“老干妈”,2013年销售额已达37.2亿元,2014年其销售目标更是突破40亿元。

 

差别为什么这么大?郫县食品办负责人介绍,此前,全县有大大小小200多家企业在使用“郫县豆瓣”商标,既模糊了消费者对“郫县豆瓣”品牌的认知,也严重影响了“郫县豆瓣”商标自身的价值提升。

 

鉴于此,近10年来郫县豆瓣一直在进行“内部整顿”。2005年底,郫县豆瓣正式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理标志产品郫县豆瓣》国家标准随后经国家标准委正式发布实施。依据这一标准,郫县淘汰了一批不规范的小作坊小企业,并指导全县100余家企业按照“QS”取证要求进行改造和整治,提高了产品质量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