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双汇创始人万隆:我就是一个杀猪的!
来源: | 作者:纳食 | 发布时间: 2017-02-16 | 598 次浏览 | 分享到:

 

 

就这样,还有人偷,只是过去大摇大摆,如今小心翼翼。有人把肉装在雨靴里,女工更有创意,把肉裹在衣服里,假装孕妇。万隆索性每天下班时站在大门口检查。他曾经一次开过15个人,小小的漯河为之震动。公安局长都来找他:老万,你一次开除这么多人,要和我打个招呼啊。没几天,万隆连一位重要市领导的侄女也开除了,这一次,他提前和这位市领导打了招呼,告诉对方:你这个侄女不好好干,当仓库保管员把东西都卖了,装进了自己腰包。该领导比较开明,让他“该咋办咋办”。

 

他并非有勇无谋,市里曾想给肉联厂派几个干部过来,万隆一口答应,谁来都欢迎,但有个前提,无论哪一级干部来了都要先下车间,做调度,做好了再做车间主任、副厂长。干部们以为是镀镀金,走个过场,哪知道万隆不是这么想的。“他们都说是来锻炼的,万隆就顺水推舟,假戏真唱。”上文中的老职工回忆,他让上面派来的干部们到车间后白班夜班都要上,三天下来对方就自动走人了。

 

回忆往事,已经波澜不惊,可当时万隆行走在剃刀边缘。“说实话,我是把这个企业搞上去了,如果我没有把它搞好,我的下场比谁都惨,你想想我得罪了多少人。每天早晨起床,就得考虑烟筒冒不冒烟。”万隆说,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是怎样把企业搞活,让四五百名职工有活干、有工资发。那一年年底,年年赔钱的漯河肉联厂扭亏正盈。他的心得是:“不进行体制改造就没有竞争力。”

 

再度尝到“改革”的甜头,是万隆第一次认识到资本的力量。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双汇开始引进外资,目前参与双汇投资的已有6个国家和地区的16家外商。时间倒回1985年,一个下雪天,为了30万元贷款,万隆带着一箱肉在银行行长家门口等到夜里11点半。行长问:“老万你干啥?”“快过年了,没钱杀不成猪。”当时双汇正进行技术改造,流动资金困难,财务总监多次找银行融资未果。这个插曲直接影响了万隆此后对资本的态度。

 

“收购史密斯菲尔德,400多亿元境外资金直接到位,我根本没出面。”万隆语气颇为自得,“1998年上市双汇市值20亿元,现在在1000亿元左右波动,这就是资本的力量。”

 

砸锅卖铁,“双汇”火腿肠诞生

 


国内卖猪难时,他又壮着胆子投资分割肉车间,获得出口资格,接下了出口苏联的分割肉订单。苏联解体后,企业失去出口市场,万隆焦虑不已。有一次他在火车上,看见对面旅客吃火腿肠,那时这还是个新鲜玩意儿,回到工厂后他就要上马这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