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双汇创始人万隆:我就是一个杀猪的!
来源: | 作者:纳食 | 发布时间: 2017-02-16 | 599 次浏览 | 分享到:

该项目投资高达1600万,等于押上几年来的身家,而且国内已有春都、双鸽等品牌,万隆从日本、德国、瑞士、丹麦、奥地利买来世界一流的自动化设备,并把质检员的权力提高到了厂长之上,“我从不小打小闹。”万隆说。

 

1992年“双汇”火腿肠订货现场,当场签了8000吨订货合同,万隆居然落了几滴泪,其中甘苦可想而知。 “双汇”和“春都”,同处中原腹地、同是肉联厂出身,曾经在中国火腿肠市场上双雄鼎立,然而今天却有着截然相反的结局。 生产出中国第一根火腿肠、一度成为火腿肠代名词的“春都”,早已淡出市场。而曾以“学春都、赶春都”为口号的“双汇”,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1999年末,他又把国外“冷鲜肉”的概念引入中国。开始在国内销售冷鲜肉,改变中国生鲜肉类没有品牌的历史。

 

双汇“瘦肉精”事件

 


2011年,3月15日,双汇被曝光“瘦肉精”事件,品牌形象受损严重。万隆素来珍视声誉,特别是三点,其一,自己不贪。其二,管理透明。其三,产品质量靠得住。

这次“瘦肉精”事件,万隆恰恰被撞中了最自信,也是最敏感的神经。他放出狠话:宁肯检死,不能查死。他准备将“瘦肉精”的检验提高到国家标准之上,不再抽检,而是头头检验,为此全年预计增加费用3亿以上。

 

更大的投入是在上游,双汇目前自养生猪一年出栏30多万头,仅占全年屠宰量的2%。其余部分中,75%的生猪来自外部规模化养殖场,25%来自散户。万隆准备今后为每年屠宰150万头的屠宰厂配套建设一个养猪场,将自养生猪比例提高到30%,另有60%来自规模化养猪场,10%则由养猪合作社购进。

 

这一应变举措与2010年的郭台铭有一拼。富士康发生连续跳楼事件后,郭台铭一度也束手无策,后来不计成本全员大加薪,才控制住形势,而加薪带来的冲击波令整个珠三角都为之震动。万隆与郭台铭,虽然产业不同,背景不同,管理风格不同,但两人都有一股“狠劲”和“倔劲”,越是别人看他山穷水尽时,越要放手一搏。清明节之前,漯河当地一位官员上坟时偶遇双汇工会部门的员工,她听到对方正在坟前念叨:爹呀,您放心吧,“瘦肉精”的事真不是我们干的,已经过去了,咱双汇又扛住了。

 

“这确实是生死攸关的考验。”万隆在双汇内部组织大反思。“我们过去做几十亿的企业,现在做到500亿、600亿,管理思路还用老一套,显然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