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伯权一句话,他放弃30万年薪,借款60万做零食!如今年销72亿,还要上市
来源: | 作者:纳食 | 发布时间: 2018-07-07 | 1245 次浏览 | 分享到:

跑遍20个省选50种零食

为了开良品铺子,杨红春马不停蹄地跑原产地,挑选产品。与生厂商谈合作,别人一听是家新店铺,采购量也不大,兴趣都不大,坐冷板凳是常有的事。由于土特产的原产地一般都在深山郊外,在乡下呆两天等回话是家常便饭。失去了高职位的光环,杨红春不断提醒自己,“我不是他们最大的客户,从零起步就是这样的”。

 如卖冰箱一样,要做好销售,就必须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杨红春说,任何一样传统小吃,都有一个故事,生产工艺十分讲究。他说,自己会在乡下住几天,专门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比如杭州宁安的山核桃,3月开花,4月挂果,每年白露(农历九月初十)才饱满,当天采摘晒干,空的、偏头的都是核不饱满,要挑出来。然后放在盐和奶油里入味,再用烘箱烘干。要保证好品质,产品的制作和销售周期越短越好,杨红春和原产地谈好条件,他订的货,不要存货,全部要从冷库取生核桃加工,1天半做完,发货4天,10天内卖完。5月~8月,杨红春跑遍全国20个省,跑了不下60家工厂,最后敲定50余个品种。

熬过低谷,就是人生赢家!

2006年8月23日,良品铺子的第一家店在中山公园旁开业,月租1.5万元,总投入10余万元,店铺以黄绿色为主色调,色彩鲜艳。


开业当天,杨红春亲自站柜台,并带领店员在门口请行人免费试吃。晚上结账才发现,当天的销售额为1300元,而免费品尝就吃掉1400元。更痛苦的还在后面,连续3个月,店里赚的钱勉强够付房租,“当时的想法很简单,钱没有亏完就不能结束,不能轻易认输。”最低谷时,一天才卖600元。

到了国庆节,杨红春打出核桃节,精选全国各地16个品种的核桃作为主打产品,不惜血本请顾客免费试吃。半个月后,良品铺子的生意开始好转,当年11月,开始保本。之后杨红春又不断收集顾客口味的需求,再把这种需求反馈给厂家,不断调试产品。

挺过了创业初期的艰难之后,杨红春的事业开始好转。到2006年年底时,良品铺子就开了6家实体店。之后,杨红春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又推出了掌柜承包制,这一制度按超出目标业绩的收入分成,这一制度有利也有弊。由于没有捆绑利润,有些店铺使用水电比较随意。为了引导员工减少浪费,杨红春在承包制的基础上又建立了合伙人制度,实行超额利润分红。后来,随着良品铺子的快速发展,自身力量已经难以推动全国市场,于是杨红春又面向全国开始招商加盟,这一招让良品铺子迅速在全国铺开。如今,良品铺子在全国已有2200家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