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阿里财务刚刚爆出新零售业务增长340%,这两天各大头条又被京东便利店的“关门潮”占据,同样是新零售的两位大咖,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
京东与阿里两个不同方向的突破!
京东与阿里新零售的谁强谁弱,现在并不能下任何的结论。先不说,京东便利店的具体状况如何,但是从近两年的布局来看,京东与阿里在新零售的道路上主攻的方向并不相同!!
阿里从2016年开始的布局,以银泰等大商场,大商超为主,2017年更是各种买买买,大肆进入大商超。在2017年末,更是入主了零售巨头大润发,并且很快传出收购大润发的消息,随之的双十一、春节等市场,已经开始逐步对大润发的改造。
而京东从新通路开始的布局来看,主要针对的都是终端店。虽然对永辉、沃尔玛等商超有合作,但也处于从属位置,并没有占据主动。近两年备受关注的京东便利店计划,也是与阿里完全不同的道路。
从这方面的对比来看,阿里和京东双方的布局侧重是不同的。而这也决定了双方在第一年的答卷之中的差别。
新零售发展的两个极端!
京东和阿里两条道路不同的选择,也成为造成京东现在局面的主要原因。从布局和掌控难度来看,阿里和京东走向了两个极端,但也是两者最符合自己的选择。
首先,阿里本身有着雄厚的实力,在线上有着极高的流量,可以在短时间达到引流的效果。而从大商超、大商场开始布局可以快速的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流量。并且,大商超、大商超本身有自己的体系和管理系统,在布局上能够快速的开始,加速流量的转化。从阿里入局大润发,到大润发的线上线下改造可以在短时间之中完成,可以看出阿里布局的效果。
阿里能够在新零售上快速取得效果,大商超、大商场线上、线下流量短期之内完成融合,是主要效果。但是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大商超渠道能为阿里新零售的带来多长时间的增长,取决于线上线下流量融合的进度还有新零售改造的吸引度。
选择另外一条道路的京东而言,从一开始就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京东百万便利店计划十分广大,直接影响到整个终端零售的格局,但面临的状况也更复杂。首先,百万店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需要长时间的人力、物力的持续投入;其次加盟的终端老板,人群几次复杂,市场也完全不同,想要短时间之内获得收益并不简单,而终端老板所期望的就是短时间之内就实现盈利。“当月加入,第二个月就能赚钱,第三个月就完全改变”这可能是所有加入的终端都想要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