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小特产、小食品非常好吃,但由于缺乏宣传推广,并未得到市场的认可,基本上是“宅”在原产地进行销售,很可能通过有远见的经销商的销售,就实现了小产品走出“穷山沟”的梦想。这类产品,经销商在选择时,一定要从自己所在区域的消费需求、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方面去评估,一旦合适,便可以果断下手。
近年来,很多小品类产品实现了走出来,成就了响当当的大品牌梦想。比如原在广东销售的加多宝凉茶(原王老吉凉茶)就是最为典型的案例,成就百亿凉茶市场,还有涪陵榨菜、香菇酱、鸡爪、牛肉干等产品,都是从区域小品类演变成遍布全国的受欢迎的小食品。
秘诀五:那些情感创新产品属于“无病呻吟”,忌选。
很多企业为了追求创新诉求,在产品品质创新上无文章可做时,就想到了情感创新。
经销商朋友们要记住,如果是多年来的换汤不换药的老产品做了创新型的情感诉求,它说出花儿来,您也不要选择它;如果是看到产品在品质上做出了较大的有利于市场的改变创新,并进行了适应的情感诉求,或许会是一个不错的好产品,但选择时也要进行科学的消费需求评估。
秘诀六:因成本控制而带来的“伪高端产品”,不能选。
在糖酒会上,会有很多企业主打高端牌,把一些通过简单创新而出来的新品盲目进行高端定位。这种因为企业成本控制不利而造成的成本高的产品虽然被迫实施高端定位,但却并非真正的高端产品,正所谓价格高不是真正的定位高,经销商一定要避免掉入这样的陷阱当中,消费者是不会被这样的产品所蒙蔽的。
秘诀七:不符合中国消费文化的国际化产品或者进口产品,慎选。
每一个国家的消费文化不同,体现在食品消费上特别明显。举例来说,大家都认识到橄榄油是健康的食用油,价格也逐渐降了下来,然而,在中国市场上,橄榄油虽然也有大企业的大品牌,但却始终在食用油份额上没有多少起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的消费文化和消费习惯。
很多进口食品在零售价格上与中国的产品价格相当或者略高一点,这样的产品,经销商一定要非常慎重地考虑和考察,在远涉重洋之后,加上运输成本和关税等成本,价格却不是很高,说明在国外的生产成本很低,那么是否会存在质量问题呢?或者是国外的最低端的同类产品呢?
秘诀八:在食品上做很多常人很难理解或者缺乏认知的有益添加的产品,不选。
很多企业总想出奇制胜,在很多区域性中小企业当中,常常会出现超级创新,比如在食品上做很多常人很难理解或者缺乏认知的所谓有益添加的产品,虽然,在介绍产品时显得非常有道理,也是市场需求的大方向,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