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曾经我们都习惯了,每到618或双11的时候,就看到“王健林说,淘宝不死,中国不强”这样的新闻,最后直到万达集团起诉自媒体,并索赔1000万后,才把这样谣言止住。让人很奇怪的是,这件事情,为何没有自媒体大V带节奏说“别人只是造你王健林的谣言,凭什么是万达集团起诉呢?”
是这两年自媒体大V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了,还是因为那个谣言太LOW了,带不了节奏,没有什么好挖的。所以大家都选择性忽略了。
是时候追击黑手了
谣言这个东西就象弹簧,你弱他就强。对于那些谣言,企业不要因为“别人是无意的”“消费者都是好心的”“只是善意的提醒”等等,就放过了谣言的制造者。
而对于某些有目的的制造恐慌的谣言,企业更应该寻求最后的“真相”,让政府给企业一个清白。这才能给企业一个长治久安的环境,让造谣者尤其是幕后黑手,付出自己的代价。
前段时间,中国乳企伊利遭受了大规模,有组织有节奏的黑文攻击。先是刘成昆写了三部小说《《出乌兰记——盘先生在美丽坚》《出美丽坚记——盘先生回乌兰配合调查》《出乌兰记——童话故事》三篇文章。其后,邹光祥更是根据刘成昆的传言,写下《公司聚焦: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或“失联”》的文章。
其后伊利乳业虽然公布了17年非常优秀的答卷,可股票市场上依然跌停,损失百亿。两位谣言制造者,却成为了人们追捧的对象。有人说“影射是每个公民的权利”——谁管你是不是谣言,我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人说“刘成昆不认罪,是英雄”——就算后来他认罪了,反省了自己的错误,可在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心里刘成昆依旧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
随着舆论的发展以及呼和浩特警方的侦破工作进展,这两个前财经记者都承认自己是“造谣”,“为自己的个人媒体增加关注度”。
可这样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犯罪行为,真是两个前财经记者的一时兴起,他们做为财经记者不知道这样的后果嘛?还是说他们对于给他们提供谣言来源的人,有着莫名的信任呢?
我们在打击谣言的时候,不能头疼医头,脚疼治脚。只有把幕后黑手纠出来,才能起到真正还企业清白,让谣言止于源头。
在伊利被攻击事件中,伊利执行总裁张剑秋自曝前高管,自打出狱以来,就一直对伊利造谣生事。从2011年的张三林事件,到如今的“盘先生事件”,每个谣言都有他的影子。
虽然前高管也来了个否认三连“不认识,不承认,保留追究的权利”,但他的代理律师杨航远律师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平台《航远说法》发布了一篇名为《鸿茅药酒抓的人放了,伊利牛奶抓的人还在关押》,为涉嫌造谣、诽谤而被捕的自媒体人鼓与呼。杨航远律师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的时候明确表示“伊利前高管不认识刘成昆等人”。只可惜刘成昆城府不深,把以前被伊利前高管接待的宴请,作为炫耀的资本写在公众号里,深深的打了脸。